山西晋城: 全力打造康养产业新样板发表时间:2023-12-12 11:35 三山环绕、两河相拥,地处负氧离子富集层,森林覆盖率42%以上,年平均气温7℃—12℃,旅游舒适期每年长达7个月,借此,山西省晋城市不仅成为全国首个“世界康养示范城市”和全国康养产业发展大会永久会址,也为全省“打造高水平文旅康养集聚区、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提供优秀样板。 农家小庭院 能有大作为 青山环抱,微风习习。走进晋城市陵川县古郊乡松庙村,只见来自各地的游客,或漫步于松庙驿站内石砖铺设的静谧小路,或休憩于错落有致的民宿木屋,或围坐于药浴池边品茗聊天,安享悠哉惬意的时光。 松庙村党支部书记张田杰告诉记者,近年来,松庙村按照“太行人家·云锦系列”整体品牌和“睡眠小镇·康养松庙”经营思路,形成了“以医助眠”“以食助眠”“以浴助眠”“以动助眠”的多元化睡眠康养业态模式。如今的松庙村是一座现代与乡愁兼具的康养小镇,980元、1280元的康养套餐吸引了大批游客。 “通过康养产业让村级集体经济持续稳步增长是我们的初衷。”张田杰介绍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2019年以来,作为康养建设重点村,松庙村在积极探索农村“四块地”(承包地、宅基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集体林地)改革的同时,统筹利用各类资金,采用“县农投公司+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村民”模式,盘活集体资产近千万元。 松庙村的变化在陵川县不是个例。陵川县财政局闫海涛告诉记者,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度写入“庭院经济”,明确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陵川县抓住这一契机,结合文旅康养和中药材两大县域支柱产业,因地制宜、因乡谋划、因村推进、因户施策,有针对性地打造具有陵川特色的庭院经济发展业态。 农家小庭院,能有大作为。目前,陵川县脱贫地区庭院经济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类型日渐丰富,产销衔接更加顺畅,呈现出一幅充满活力的创新增收新图景。在陵川县,凤凰村的连翘、盖城村的樱桃、潘家掌村的蜂蜜、丰西村的灯笼,成为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庭院经济的发展,不仅让陵川县村级集体经济一池“活水”竞相喷涌,还“链”动农户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县农家乐达到1500余家、床位3万多张、户均年收入达6万元以上。 办好一个会 搞活一座城 行走在诗画山水间,记者感受到的不仅是山西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的底色与成就,还有晋城为打造“文旅康养样板城市”迈出的坚实步伐。 今年8月末,第四届“中国·山西(晋城)康养产业发展大会”隆重召开。作为全国首个“世界康养示范城市”和全国康养产业发展大会永久会址,晋城市已经连续4年举办全国康养产业大会。 秀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气候生态、丰富的食药资源、深厚的人文积淀以及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鼓励支持康养产业发展的政策,坚定了晋城发展康养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晋城市委书记王震介绍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作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极大地推动了康养产业蓬勃发展。康养大会不仅成为晋城全市人民每年的热切期盼,更成为晋城乃至山西对外开放的亮丽名片。 在康养大会主会场所在地——晋城市白马寺山高端康养示范区,记者看到,碧波荡漾的湖面,各具特色的民宿木屋,充满科技感的太空舱小屋和房车营地,都让游客流连忘返。 据了解,在晋城的文旅康养产业规划中,白马寺山高端康养示范区是“核心”,也是打造千亿级文旅康养产业集群的龙头项目。2025年项目全面建成后,每年可接待游客500万人次以上,直接带动周边21个村康养产业发展。 在“领头羊”效应下,晋城陆续推出医疗康养、社区颐养、文化润养、旅居度假、森林康养、运动康养、研学康养、乡村康养8种模式,延伸产业链条、丰富产品供给,带火了消费、聚集了人气。 随着“百村百院”工程等标杆项目稳步推进,晋城已运营53个康养特色村和50处康养院落。到“慢生活”的杏则村感受森林康养、去山间“桃花源”的丈河村体验运动康养……“康养+”让越来越多的村落成为热门打卡目的地。 办好一个会,搞活一座城。王震介绍说,依托康养大会这个平台,晋城市吸引约2000家企业到此开展交流合作,涉及药食同源产品开发、旅游资源开发、康养小镇建设、医疗健康护理等各个方面,累计签约项目73个,总投资1400多亿元。 康养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充分展示了晋城康养产业发展的成就与特色,更让人们看到了晋城发展康养产业的决心与信心。据了解,晋城将把建设“文旅康养的样板城市”作为未来5年发展的“六大战略定位”之一,并坚持把全市域作为功能完整的文旅康养目的地规划、建设、管理,谋划形成了“一核、两环、两带、多片”的空间布局。 “真金白银”支持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康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背后离不开财政“真金白银”的支持。 据晋城市财政局二级调研员杨兴文介绍,近年来,晋城财政紧紧围绕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重要目标,立足自身职能,合理统筹多方资金,强化财力保障,在多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 首先,晋城财政部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大大气污染防治投入力度,助推该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晋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排名第一。晋城财政还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把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统筹两大战略的结合点和切入点,着力构筑黄河中游生态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晋城财政坚持生活、生产、生态“三生共融”,注重生态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同步推进,加快实现“清水复流”,全力打造秀美“太行山居图”。 其次,晋城财政部门不断把惠企政策落到实处,为文旅康养产业注入新动能。近三年来,晋城财政累计下达市级大宗旅游接待奖励等旅游高质量发展奖补资金506.87万元,拨付旅游景区门票减免省级补贴5235.22万元。晋城财政还为全市A级旅游景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旅游度假区、休闲街区建设,拨付省级奖补资金2000万元。 再次,加大重点文旅康养项目建设,全力推进文旅康养企业培育工程。晋城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4600万元文旅康养产业发展资金,专项用于支持旅游高质量发展、宣传营销、项目策划包装、文旅康养产业转型升级。以陵川县为例,近三年来,陵川县财政投入资金4606万元支持产业发展,打造了以丈河、浙水、松庙等为代表的30个有主题、有特色、有亮点的康养村,创建了一批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乡村旅游模范村、乡村旅游模范户。同时,陵川县财政进一步支持中药材全产业链建设,布局了“一带十园百村”,实施了20万亩的连翘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党参黄芩标准化种植等项目,引进了“绿之金”等15家中药材精深加工企业,研发中药材系列产品近200种,建设了15个药养融合、药旅融合示范村,初步形成了“中药材+农业”“中药材+文旅”“中药材+康养”等“接二连三”的业态融合互动发展的模式。 最后,晋城财政以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为纽带,把握群众旅游出行新特点、新趋势,丰富供给内容,提升供给质量,创新旅游产品,将公路建设与康养旅游开发进行有机融合,启动了“慢行、服务、文化景观、信息、农田财化”五大配套系统建设,初步形成了“快进慢游深体验”的旅游公路体系,推动文旅康养与交通领域更广泛、更深层次的融合发展,为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今,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已成为集休闲绿道、集散中心、房车营地等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旅游公路”变成了“公路旅游”。 在“康养+”多业态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晋城市奋力打造太行文化旅游名城、新一线旅游城市和康养示范市,为山西乃至全国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蹚出了一条新路。(通讯员 于海军 杨伟伟 记者 董丽) 来源:中国财经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