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打造康养旅游新业态发表时间:2023-08-28 10:29 打造康养旅游新业态 岩栖阁温泉民宿。记者 胡妤雅 摄 洱源 温泉游养生休闲两相宜 走进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三营镇的火焰山温泉山庄,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游客在温泉池里放松身心、戏水玩乐。“暑期里,每天都有一百多名游客来泡温泉,有的一住就是半个月。”温泉山庄负责人赵凯介绍。 洱源县地热资源十分丰富,素有“温泉之乡”的美誉。县内共有温泉自然出露点88处,广泛分布在茈碧湖镇、三营镇、牛街乡等地,水中还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 近年来,洱源县立足温泉资源禀赋,加快推动温泉与休闲度假、康养旅游融合发展。通过打造大理地热国、牛街乡温泉小镇等景区景点,建设精品酒店、客栈和民宿,串联周边旅游资源等方式,不断擦亮洱源温泉旅游名片,努力建设宜居、宜游、宜养、宜医的温泉康养旅游胜地。 飞檐翘角、叠山理水、曲径通幽……走进牛街乡岩栖阁温泉民宿,青砖白墙、一步一景,依山而建的院落别具白族特色。负责人李志玲介绍,岩栖阁是牛街乡的特色民宿之一,主打高端精致的私汤疗养,目前共有12间各具特色的客房,自开业以来就深受国内外游客欢迎。 在牛街乡,像岩栖阁这样差异化、风格化的温泉酒店还有很多。不少店主按照各自不同的市场定位与特色错位发展,各美其美的同时又形成集群效应,汇聚成牛街乡温泉旅游的独特魅力。据了解,牛街乡目前已有天然温泉沐浴室50多间,还有“古道汤池”“源之缘”等具有一定规模的温泉民宿、客栈44家,在建10余家,客房总数达597间,温泉旅游产业初具雏形。 温泉康养是洱源县最亮丽的旅游名片,而作为洱源县温泉旅游开发核心的大理地热国景区,在丰富消费者温泉沐浴需求的同时,还积极开发“温泉+康养”“温泉+理疗”“温泉+美食”等不同体验内容,并通过挖掘当地生态和民族文化资源,加大中高端温泉旅游产品有效供给,丰富旅游业态。如今,大理地热国景区已经成为集避暑度假、康复疗养、温泉旅游、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综合性康养基地。在这里,游客不仅能体验“养生休闲两相宜、山水人文齐环绕”的泡汤享受,还能感受了解当地民族文化,品味特色美食,开启温泉康养旅游新体验。 洱源县不断实施基础配套升级,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强化执法、健全综合监管,加强对“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保障,营造良性旅游氛围。同时,通过组织旅游从业人员系统、定期进行民宿酒店运行管理、接待礼仪、服务品质等专题培训,不断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水平;通过加大对文化旅游市场安全生产检查、督促从业人员持续开展应急演练,不断完善旅游安全管理机制,切实增强食、住、行等安全保障能力。 据统计,今年1至6月,洱源县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39.15万人次,同比增长105.56%,实现旅游收入超34亿元,同比增长111.5%。(记者 李丽) 昌宁 “乡村旅居”融入当地生活 《云南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2023年3月19日召开的全省乡村旅游现场推进会要求,盘活用好云南省独特多样的自然、人文、历史等优势资源,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创新、产品升级、服务优化,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如何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创新、产品升级、服务优化?近日,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来到保山市昌宁县开展实地调研。 昌宁有“千年茶乡、田园城市”的美誉,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在其游记中盛赞昌宁。近年来,昌宁围绕“一山一江一叶一泉一城”等优势资源,打好“千年茶乡”“田园城市”两张牌,促进“旅游+”等业态模式发展。 结合昌宁的文旅资源,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重点调研了以哀牢文化大甸山遗址为背景的田园寻味游之旅、以昌宁红茶品牌为拓展的古茶养生游之旅、以温泉资源为亮点的温泉休闲游之旅。调研中,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院长蒙睿提出了“乡村旅居”的模式。 蒙睿介绍,从旅游到旅居,反映的是市场需求向深度延伸、产品业态转型升级的趋势。“乡村旅居”可以看成农文旅融合的高层次体验新业态。以昌宁为例,“乡村旅居”就是要把茶山的生活形成文旅产品推荐给游客,让游客来到昌宁,居住在村寨中,实际体验茶山的生活,享受自然风光,体验农业生产,了解民俗文化,与村民建立有人情味的情感联系,真切感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实地调研中,调研组来到漭水镇探访古村落。当地村民高华波返乡创业,和朋友创立了观澜印象茶叶公司。在高华波看来,昌宁旅游发展基础较为薄弱,产业结构较为单一。通过“乡村旅居”模式的运用,让游客融入本地的生活节奏中,实实在在感受当地的烟火气息,游客可以获得身心的放松。游客不断增多,昌宁旅游也将“借势出圈”,吸引更多力量聚焦茶乡。 昌宁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李岚说,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已经难以满足游客的多样化要求,必须要在提高产品体验性、丰富度和吸引力上下功夫,推动旅游从单一场所场区向融合式、场景式、体验式转变,实现空间与时间的延展突破,“乡村旅居”这一概念给昌宁文旅带来了新的启发。昌宁将推动“旅游+民俗”“旅游+亲子”“旅游+影视”“旅游+康养”“旅游+体育”等多行业多领域融合发展。 “乡村旅居的核心是让人住下来,住下之后再去玩。”蒙睿说,游客到茶园观光、在茶叶工厂参与制茶、购买文创产品等环节,是产业链的整合与融合的过程。一二三产融合,能整合乡村闲置的房屋、资金,吸纳人才返乡创业;配套运营项目的建立,也会刺激新型乡村经济产业和形式出现,助力乡村振兴。蒙睿同时认为,旅居产品的背后需要有强大的运营管理团队,才能催生新的市场主体;另外,旅居是住下来的高频消费,提升服务能力是关键。(记者 刘子语) 普洱 在茶香农庄里回归田园 携程度假农庄澜沧老达保联营店 8月22日,携程度假农庄澜沧老达保联营店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寨正式开业。走进农庄里,融入乡间气息的度假屋映入眼帘,茶园中一栋栋考究时尚的网红度假屋将建筑艺术与自然完美结合。 农庄配套了综合服务岛、咖啡区、露营烧烤、儿童游乐区等设施,拉祜族传统手工艺品体验、茶饼DIY、古法烤茶、陶器、木雕和刺绣等项目一应俱全,现代元素与民族文化有机结合,游客可以深入了解拉祜族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 站在农庄向不远处的老达保老寨望去,保存完整的拉祜族传统干栏式建筑错落有致,一块块整齐的梯田阡陌纵横,植被茂盛的青山连绵不断,云海下的山泉汇集成流,回归田园的度假体验感油然而生。 农庄负责人陶克告诉记者:“我们有3种房型,面积为50至65平方米不等,根据市场需求,除大床房、双床房外,还提供树屋、loft等房型,满足家庭出游的定位。我们不仅提供营地酒店、度假酒店的标准服务,还会结合这里的咖啡、茶文化,以及老达保拉祜族的音乐文化,完善整个产业。” 老达保携程度假农庄是澜沧县引进高端茶旅融合项目、深化联农带农的积极探索。该项目以合资公司为实施主体,携程方团队全面负责运营,采用“保底+分红”的方式,每年为酒井乡各村集体带来收入,为村民带来农副产品销售收入和演艺收入,具备较好的社会效益。项目采用项目定位—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管理—市场推广的合作模式,规划建设20套高品质民宿及服务岛(接待中心、餐厅)等配套设施,打造融旅游度假、文化体验、特色餐饮、生态康养、商务会议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元旅游综合体,并由点及面深度盘活老达保旅游资源,打造全新休闲度假目的地,未来将形成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老达保拉祜族传统文化村落经典旅游路线。 茶产业是普洱市的支柱产业,漫山遍野的现代茶园、生态茶园,生机盎然的古茶山、古茶林,成为普洱绿水青山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近一半人口从事茶叶生产,茶园总面积达209万亩,综合产值达392亿元。近年来,普洱市在茶源寻根、茶俗体验、庄园度假、养生旅游等领域探索创新,打造了一批茶乡旅游精品线路,积极探索茶旅融合新业态。 “景迈山是我最喜欢的一座古茶山。”“在景迈山,感受到当地少数民族群众与茶相伴、以茶为生的茶文化魅力。”今年春节假期,拥有千年古茶树、被誉为“世界茶树博物馆”的景迈山古茶林景区吸引了近3万名游客前往,这也是普洱市茶旅融合初见成效的缩影。 今年以来,中华普洱茶博览苑不断推出全新旅游产品,创新玩法,实现观光、体验、玩乐、度假并重,新推出的少数民族风情演艺《木鼓祭茶》、制作普洱茶书签等新业态、新玩法,将充满本地特色与活力的新鲜元素注入景区,赢得大量年轻游客青睐。 正在观看《茶山欢歌》实景表演的大学生小陈激动地说:“我很喜欢这个项目,可以在茶园深处聆听阿哥阿妹的采茶歌,温婉悠远的调子可以驱散旅途的疲劳,将整个身心融入大自然中。”(记者 沈浩 胡梅君 通讯员 张曼莹 文/图) 文山 在如画绿洲中疗愈身心 采摘三七籽。通讯员 王国礼 摄 “北人参,南三七”,三七又被誉为“南国神草”,北回归线横贯境内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即是其原产地、主产地。 近年来,“三七之都”文山大力发展中医药康养等特色产品业态,拥抱康养新“蓝海”。其中,一张从300多年前传承下来的康养新名片,像一块“磁石”,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的游客纷至沓来。 “带着家人来到云南,不是简单地看风景吃美食,是奔着健康而来。”暑期,来自深圳的兰女士带着一家老小五口人,慕名到访位于文山市的二级甲等中医专科医院文山郑保骨伤科医院,体验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九代人的郑氏黄帝九针。 郑氏黄帝九针医术源于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黄帝内经》。省级非遗传承人、郑氏黄帝九针医术第八代传人郑玉华介绍,黄帝九针术发扬于明清宫廷,历经300多年郑氏家族内部传承,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针灸、艾灸和祖传药方外敷内服的三联施治健康保养体系。据不完全统计,建院30多年来,该医院接诊病人达60万余人次。 近年来,全国上下强化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推广体现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文山充分发挥以郑氏黄帝九针医术、地方民族医药为代表的中医药资源,扩充人才队伍,注重医养服务供给,促进中医与养生、中医与养老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健康旅游产业,给当地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先进行中医调理,保养好身体,再到普者黑景区赏荷花,找机会品尝三七气锅鸡。”来自香港的李女士的旅行行程安排,如今已成为不少游客的新标配。眼下,文山州全州8县市“八仙过海”,不断挖掘自身潜能,发展康养文旅项目。 在西畴县,以“香”为名的香坪山分布有147种濒危树种,是东南亚最大、种群数居第二的木兰科珍稀濒危植物园,景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5%,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高达10万个,天然氧吧养身养心。老山药王谷生态旅游区位于麻栗坡县著名的老山腹地,红豆杉、罗汉松、花梨木、黄江木、檑木等十余种珍稀植物富集于此。旅游区几千亩的区域内,种有石斛、重楼、金线莲、青藤香、接骨丹、对节生等珍稀中药材116种。当地依托丰富的生态中草药资源,发展边境特色康养旅游,积极谋划以特色医疗、疗养康复、美容保健为一体的康养综合体。在文山市,苗乡三七科技园占地500余亩,是云南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云南省级现代化农业庄园,园区环湖而建绿树成荫、空气清新、风景优美,还能深入体验三七系列产品的神奇功效。 厚植生态底色,整合道地资源,从“十三五”到“十四五”,文山持之以恒大力发展以三七为重点的中医药产业。一个个以中医药为底色的康养项目由点成线,成为一道亮丽的旅游风景线。如今,全州已陆续打造以三七资源为基础的文山三七产业园区和三七文化园等康养旅游景区,以石斛资源为支撑的广南六郎城仙草秘境,以重楼、金线莲、青藤香、接骨丹等珍稀中药材体验为主题的老山药王谷生态旅游区。还形成了药食同源的药膳文化,创造发展出三七气锅鸡、三七花蒸蛋、三七酒、石斛宴、菊花鸭等食疗佳肴,把健康养生融入一日三餐。 绿色文山不断擦亮康养新名片,让八方来客有更多惊喜和获得感。(记者 张文峰) 来源:云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