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正抢抓机遇积极发展医疗康养等产业 促进中医药产业振兴壮大发表时间:2024-08-02 15:03 黄山市位于安徽省南部,是新安医学的发源地和重要传承地。这里中医药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扎实,区位优势明显,因此被誉为“药都”。近年来,黄山市积极拥抱机遇,乘势而上,推进大黄山建设,致力于打造国内外知名的医疗康养产业集聚区。黄山市大黄山建设规划范围涵盖四个县区,总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该区域地势崎岖,山脉连绵,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自然环境优越,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生态优势。黄山市正借助这些优势,大力发展医疗康养等产业,推动新安医学传承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振兴壮大。新安医学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诞生于黄山地区,并在这里得到传承和发展。新安医学主张“以人为本,注重防治”,强调药物治疗的个性化、综合性。 黄山市是一个拥有丰富中医药资源的城市,全市已知可药用中药材1632种,植物药1476种,动物药149种,矿物及其他类7种,分别占安徽省中药材种类的45.6%、50.8%、26.5%和12.5%。这些中药材高效药材和珍稀品种60余种,为全市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在2023年,黄山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21.5万亩,产量也达到了2.94万吨。这些中药材的种植和生产为黄山市乡村产业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就业和收入。 从品种品牌看,全市各区县均有中药材种植,其中:菊花种植面积10.02万亩,黄精种植面积4万亩,绿萼梅种植面积0.9万亩,山茱萸种植面积0.6万亩,覆盆子种植面积0.5万亩,灵芝种植面积550亩。黄山市目前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黄山贡菊,歙县雅氏绿萼梅、徽菜郎葛根粉丝入选全国特质农品,“徽瑞祥”牌黄精列入“皖美农品”产品品牌,黄山贡菊(徽州贡菊)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遗名录。 从主体培育看,全市拥有中药材经营主体200余家(其中百亩以上经营主体110余家),现有中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中药材龙头企业26家(其中省级4家)。歙县成为全国菊花交易集散中心,年交易菊花2万吨以上,年销售额达20亿元,并成功申报“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9个、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应用场景)基地1个。 从产业发展看,全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迅速,2023年全市生命健康产业重点监测企业125家,其中规上企业41家,生物医药企业研发生产的黄精、玫瑰精油、枇杷叶功能性饮品等广受市场欢迎;先后开辟高山槐棠、大野风景道等菊花旅游线,举办摄影采风、菊艺表演、菊花文化节等活动,制定发布“歙小菊”等IP,推出文创产品及菊杞茶系列农特产品,形成“赏花经济”。2023年,全市新增生命健康产业项目92个,投资总额128.46亿元。复星医药、华润三九、文慈医疗等一批优质企业项目签约落地,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新安医学传承创新中心建成运营。 从要素保障的角度来看,黄山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确保战新产业的发展得到必要的资金和人才支持。在资金保障方面,黄山市政府设立了一只10亿元的市级战新产业发展基金,并组建了市生命健康产业基金,旨在为生命健康产业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同时,黄山市政府还积极引进投融资机构,为生命健康产业项目提供资金保障。在人才保障方面,2023年黄山市政府下拨资金35万元,用于支持中医药企业精准招引产业人才。此外,黄山市政府还举办了中国黄山“迎客松英才计划”等活动,旨在吸引更多生命健康产业人才团队集聚黄山。这些举措有助于加强黄山生命健康产业的人才队伍,促进产业的发展。黄山市政府还致力于打造一批产业品牌特色论坛,形成产业品牌特色,吸引更多生命健康产业人才团队集聚黄山。 来源:黄山新闻网 |